智慧農業/溫室技術/品質保證
專業生產鳥巢溫室設計/制作/售后一體化服務
全國咨詢熱線:
13606524618
公告:
智慧農藝走進生活

-
總是覺得住的地方太過擁擠,
-
呼吸的空氣不夠干凈,
- 吃的東西讓我們不夠放心,
繼而我們開始向往
-
一個自然、美麗生態的環境。
-
-
自然怎樣更好地得到人類的保護,人類又如何真正意義上的回歸自然?
-
農場農藝,一個可以讓自然走進生活的所在。
-
-
城市勞作花園——城市屋頂上的農場
-
- 精巧的設計和獨特的風格為附近社區的老人和小孩在這里進行農業活動提供了無限的樂趣,在花園里可以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生產的食物也可以供應本地餐館和周邊咖啡廳。
-
- 將農作物植入城市邊緣——社區居民農場
- 可移動頂棚框架的網絡系統結構——用最簡單清晰的框架來靈活定義場地人的活動與作物生長和空間關系,移動頂棚可影響居于其下植被的生長及人類活動空間環境。人們可以在這里進行作物種植、分享大自然的食材,農作物由耕種、加工到最后呈上餐桌所形成清晰的產業鏈條,是這個農場直觀獨特的經營模式。
- 酒店農場
- 酒店為農場帶來時尚氣息,但最可貴的還是在于場地本身,為來訪的客人提供各種休閑活動包括:作物栽培、加工,烹飪與調制自然食材,觀察鳥類棲息......所有的一切,都在為客人呈現莊園的歷史生活場景,使他們在此感受大地的本真和純潔。
- 等等其他更多閑置場地的農場,真正讓農藝農場帶著大自然走進生活。以下是一些農場農藝元素
-
- 01
- 魚菜共生
- 及
- 漁菜共生集成系統






漁菜共生系統由生態雨林缸,植物墻,兩個養殖需求不同的魚缸和產品展示架組成。充分體現了該設施的多功能性。整體采用智能化處理。從而達到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理念。
漁菜共生,作為都市農業的新興項目,正在我國各地快速發展。景觀園藝的發展也深受人們的歡迎。能夠做到傳統魚類觀賞,室內景觀設計,凈化室內環境的作用,還可以收獲蔬菜,一舉多得的效益。

-
- 02
- 世博樹


-
- 03
- 伊
- 甸
- 園
- 溫
- 室
伊甸園溫室又稱霧立方溫室、穹頂溫室、球型大棚。是一種基于仿生學原理開發的新型農業溫室,它利用自然界鳥類筑巢的三角交叉法,及結合蜂巢的六角加固方式復合而成,具有抗強風、抗暴雪、抗強震及充分提高空間利用率的特點。它的創新填補了當前國內常規溫室產業存在的眾多技術空白,也為現代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豐富了內容。
它的構造原理及優點如下:
1、最佳的結構穩定性。溫室利用短線程、三角交叉的穩固性來構建溫室骨架,結構最穩定,可以在任意地塊建造,可以在大棚任意位置進行二次拆裝或加裝。
2、整體與局部抗性最大,三抗性能強。采用三角與六角蜂窩狀的空間桁架,溫室每連接點的平均負載達600公斤以上 ,可抗風12級以上,抗雪載50厘米以上,抗震8級以上,這是傳統普通大棚所無法比擬的。
3、單只溫室占地平面最大化。目前,單只球形大棚可達到5000平方米以上,拱形結構大棚在一定的跨度內,可建設任意長度,若局部連體或變體后,可達到幾十萬平方米,更方便溫室內部空間的設計及應用管理。
4、空間高曠,方便立體耕作。溫室內無需任何支撐立柱,實現太陽有效輻射的最大化利用與生物轉化,與霧培系統結合后,實現一畝頂5畝的耕作效率。
5、具有良好的保溫性。溫室有約50厘米原空間夾層,可履蓋多層農用薄膜及陽光板等,也可以覆蓋張拉膜、玻璃等其它建筑屋面材料;結合肥皂泡保溫遮陽技術,使溫室的溫光調控最優化與節能化,綜合節能效率可達50%以上,是當前最為節能的溫室技術。
6、具有良好的控濕控溫性能。伊甸園溫室空間高,運用球體溫室的熱聚頂效應,實現頂開窗與側通風的煙囪對流,實現通風節能化與高效化;還結合了水體蓄熱調溫技術,使溫室的熱蓄存系統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如果結合無動力智能開窗系統,可以達到更佳的通風效果。實現夏日降溫寒季調溫的仿自然生態效果。
7、符合國家農業政策導向。伊甸園溫室的整體結構,建造不會破壞耕作層,可作為設施農業定位,卻具有更優越的結構性能。適合觀光農業、蔬菜生產、生態餐廳、庇護所、室內運動場及泳館等多種用途,是一種適應性極廣,發展空間極大,市場前景良好的新型溫室。
伊甸園溫室已成為當前投資設施農業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平臺與載體,更是發展都市型觀光農業的優選項目。
農場的智能化
傳統農耕栽培模式,施肥、澆水灌溉、除蟲完全靠人工,勞動工量非常巨大,生產效率低,水電資源消耗大。而本項目充分應用現代智慧農業技術及設施,在傳感器及主控制計算機的管理下,根據植物生長因子如:土壤溫度/濕度/光照,肥料濃度EC值及ph值等因素,以及物聯網及植物生長專家系統,通過手機APP或PC機對整個生長過程進行遠程(本地)自動化管理。如圖所示:
農業,天下之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農業“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隨著智慧農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幫助農戶渡過難關,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為戰“疫”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智慧農業描繪別樣“春耕圖”
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了傳統農業勞動力投入大、抗風險能力差等諸多短板, 在此背景下,無人機撒藥、大數據管農田、農資農產品線上交易、在線技術課堂……農業與科技相結合的“智慧農業”大放光彩,描繪出別樣的“春耕圖”。
智慧農業未來可期,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強智慧農業發展布局,拼多多宣布將繼續以農產品上行為核心戰略,未來5年內投入不低于500億元支持農業農村“新基建”; 阿里巴巴通過自建、投資、合作等方式,完成“從農田到餐桌”的農業全產業鏈布局,涉及農資流通、智慧農業、農村服務、生鮮電商、超市賣場等環節;京東通過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平臺,在帶動農業增產增收基礎上,實現高品質農產品輸出,打造科技服務三農的新樣本。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的智慧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存在著人才短缺、設備或軟件服務成本較高、傳感器精度不準、獲取數據難、核心技術缺乏以及可應用的實際環境較少、資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多種問題。智慧農業的大范圍普及,還須補齊短板、加快升級。
首先,農業人口素質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教育資源應繼續向農村傾斜,相關部門要制訂中長期的人才培養規劃,加強接地氣、實用的農技培訓,讓人才留在農村。其次,發展智慧農業,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加快農業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培育一批數字農業工廠、數字牧場、數字漁場。此外,推動智慧農業發展,還要加強智慧農業的體系建設,強化政府的組織引導和協調作用,形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的創新機制。
- 項目技術指導單位
浙江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杭州立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農科院農創園6號樓 電話:13606524618 周工